黃子華

曾經以為去年的「兒童不宜」已是黃子華一個表演低潮,然而「越大鑊越快樂」卻又叫人眼前一亮,因為借題發揮而深掘人性的看家本領又再上場,比起「兒童不宜」的浮光掠影更形精緻。

很多人以為林海峰才是近年深得潮人崇拜的楝篤笑天王,然而追尋脈絡,看得出林海峰不甘心只是流於表面,烽煙節目諷刺時弊的職業性上身,然而只是把時事的話題用較為挖苦的手法或用另一角度演繹(例如說劉華做特首),對於事件本身的思考卻原地踏步,最終至吸引的仍然是他擅長的娛樂圈軼事結合潮人自以為高人一等的處世價值(其實笑mk仔女說話有懶音衣著老套,潮人何嘗不是生吞活剝那些日式文字個個變達人,衣著也是千篇一律地minimalism加黑白灰,五十步笑百步而矣)。我明白求變是成名的重擔,林海峰追求言之有物卻落得眼高手低,最後改編《勁歌金曲》串成時事歌曲更是慘不忍睹。

看黃子華以前的表演,那種置之死地而後生,乜都夠膽死的膽正命平氣息撲鼻而來,在我看來已是超出了「草根」的範疇。那種感覺就是,我甚麼也沒有,失敗的話也沒有任何成本,於是對於最黑暗最蝕骨的話題和感覺我也可以玩弄於股掌,因為我沒有甚麼可以損失。不過去到「秋前算賬」「無炭用」「兒童不宜」的時候,可能黃子華因演電視劇而廣為人識,過去那種用失敗者看世界的狠勁慢慢消失,到了「兒童不宜」就開始變得平面。

今次黃子華用比以往更明星的包裝,題材上卻比以往來得黑暗,他不再以時事為主軸,而是以「人」為依歸,眾多題材都只是幫助他達到剖析每個人心里面那個「二五仔」的工具。事實上我也奇怪觀眾會否愈笑愈驚,因為黃子華說的笑話不是逗你笑,而是每一刀都剖落你和我的身上,你笑的同時,其實在笑自己,笑香港人,原來人人都是這樣子,社會有病,你和我也有責任。有沒有方法去令世界變得更好?當然有,只是在乎你怎樣選擇。黃子華以德國有食人狂在網上登廣告招來食物人作結,他謂這種配搭也可以在互聯網上發生,我們再沒有借口說自己「無得揀」,只在乎你是否願意行出去。

不敢掠美,這一篇是看到有關黃子華評論最到位的。那位千萬大導在報紙專欄上讚黃子華,甚麼「令人覺得看完又有野諗下,覺得幾有品味的就只有黃子華」「題材和《神探》有點出奇相似」的評語,同新浪李才子真的不相伯仲。

留言

匿名說…
始終覺得黃跟林的市場定位是不同。之前看林的第一齣棟篤笑,看罷頭十五分鐘便幾乎看不下去(雖然最終都看完整套),其實有些位是可以笑的,但若看過黃的表演,便知道林是怎樣度那些punchline。
aulina說…
時間問題,黃氏的始終沒太大共鳴感,應該和我比較膚淺有關。
匿名說…
真的很愛黃子華.
表面輕鬆卻言之有物.
最重要是"很抵死"

熱門文章